《构成物质的微粒——分子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构成物质的微粒——分子》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【教材分析】
本节是粤教版初中八年级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,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,本节课,学生将从认识分子、原子的真实存在,开始认识微观世界,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,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。因此,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,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,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,理解质量守恒定律,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。
【学情分析】
本节内容之前,学生已学习了空气这一章的内容,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凭着生活经验,能确信氧气的存在。这节内容所接触的是抽象的分子,正如学生对空气的理解,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,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及概念的理解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实验、观察、分析能力,也为将来化学学习垫定了基础。
【教学目标】
知识目标:
1.理解分子的概念,了解分子的真实存在和特性。
2.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。
3.能用微观的角度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,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。 ……此处隐藏1136个字……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,正确的是( )
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,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
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,是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
C变瘪的兵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,由于分子受热变大
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,说明分子内部有间隙
3.从热水瓶中倒开水,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,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。这一现象无法说明( )
A.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
B.水分子在不断运动
C.水分子间有间隔
D.水分子很小
4.冰雪是人们常见的物质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A.冰雪融化其状态没有改变
B.冰和雪的主要成分都是水
C.当水冰冻时,分子运动就停止了
D.冰雪融化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
5、(20xx年重庆市中考题)能够说明“分子间存在间隔”的事实是( )
A. 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
B. 1L芝麻和1L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2L
C. 走近花园,闻到花香
D. 2L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
6、(20xx年烟台)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。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( )
A、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,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
B、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,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
C、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,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
D、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,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
作业:1、阅读教材预习第二课时2、完成资源评价2、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