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源记读后感
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,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,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。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“流水账”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桃花源记读后感1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另一个世界,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。
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诞生于公元421年,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(405年)后的第16年。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许就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写照。其实,桃花源是当时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“避难所”。
诗人把它描绘成一个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国,构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,又相对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园。这不能不说这是陶渊明的伟大创举,诗人描绘出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。
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“乌托邦”(莫尔的《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搞笑的金书》写于1515-1516出使欧洲时期),但要比“乌托邦”早一千多年。
以作家的年龄比,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爷爷了,所以,能够说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。“世外桃源”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,仍然令此刻许多人向往不已。
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,是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(文学的社会作用往往会大大地超越作家当时创作意图),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!这究意为何呢?经过反复思考,本人感悟有三:
第一、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,追 ……此处隐藏10740个字……悠闲。
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村中的男女老少和谐相处,让人看到了一幅轻松自在的生活图景。而“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”又充分显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热情好客,他们纷纷来迎接一个外来人,热热闹闹。
陶渊明构想出这么一个美妙绝伦的地方,祁山不仅是想说桃花源的美好,更是隐含了他渴望和平、向往美好的愿望。
看完这篇文章,我越来越想离开这个充满尔虞我诈、人心邪恶的社会,越来越想去到那个“世外桃源”。可是,想象终归是想象,“桃花源”是不可能存在的,那只是停留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美好幻想而已。
联想到现在的社会,不禁感叹。腐败不堪、自私自利,这些丑陋的东西已经侵蚀了人类的心灵,已经让人们产生没有他人、只有自己的邪恶想法。
每当在网上看到老奶奶被车撞了,司机却逃之夭夭,而满身是血的老奶奶周围围满了人,每个人都拿出手机拍着这一血腥的场面,发到自己的朋友圈,却没有一个人打急救电话,我就觉得愤怒。这件事好像和他们没关系,只是他们无聊闲暇之时可以谈论的闲事。
他们可能不知道,因为司机的逃逸,因为没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,一条条生命就这样丧失了。为什么他们不用拍照的时间来挽救一条生命呢?因为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想法:这不是我的事,万一去帮了,反而讹上我怎么办?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。
我厌恶这些丑陋想法,痛恨产生这些想法的人们。我也像陶渊明先生那样,渴望有一个充满和平与孩子般童真的美好社会。
当然光是向往也没用,我们必须从现在起,努力去创造这样一个全新、理想的社会。与人为善,和谐相处,摒弃那些丑陋想法,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。如果人人都这样想,这样做,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就一定能挽回曾经失去的纯洁与美好、和平与和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