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空》读后感
品味完一本名著后,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,这时候,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!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,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太空》读后感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太空》读后感1前几日买来一本厚厚的《飞向太空港》,经过废寝忘食的阅读,我终于读完了整本书。
《飞向太空港》讲述了中国“长征三号”火箭首次发射美国“亚洲一号”卫星的故事。书中既有中美专家携手合作的秘密和友情,也有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冲突,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成果,被称为中国“航天文学”的开山之作。其作者李鸣生也被称为“中国航天文学之父”。
最刚开始我是带着任务去阅读的,只想着快些读完这本必读书目,好换下一本我感兴趣的书。在我的印象中,这类书都是十分无聊的,只会说套话,干巴巴的,没有任何吸引力。可现在我才发现这种认知是大错特错的,这本书不但血肉丰满,而且感情充沛,文笔优美,吸引力极强。
这本书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展示出了一个“难”字。改革难,谈判难,拿到发射订单难,建发射场难,送卫星难,发射卫星也难。更何况,这难中还掺杂着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的屈辱,饱含着华夏子孙对祖国强大的希冀。一切沉甸甸的,似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遇到困难,却不消极,也不怨怼,只是去克服,去解决。这就是我在书中纷至沓来的“难”中看到的精神——一种感动我,让我心潮澎湃的力量!而我,会传承、会发扬这种精神,去创造属于我的 ……此处隐藏7652个字……了广阔的天地,老一辈科学家已经用他们卓越的贡献,推进了科学事业与人类文明的进程。
梦想有时候不只是空谈,更需要我们的努力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,我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,从小热爱科学,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积累知识,处处留心身边的事物,不断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做一个有科学创造的人,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,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《太空》读后感15《飞向太空港》讲述了中国“长征三号”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“亚洲一号”卫星的故事,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。
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,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,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、青春、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。西昌卫星发射场上,泥石流爆发,房屋倒塌了,桥梁冲垮了,铁路摧毁了,公路崩溃了,人员死伤无数,面对大自然的挑战,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,他们不管千辛万苦,不管狂风暴雨,齐心协力,同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,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,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,恢复了工程。
发射场不是战场,却同样有着牺牲。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,有的甚至重病不起,献出生命。每一次发射,都有牺牲和流血;每一次发射,都有科学家毕生的心血。科学家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,在很差的环境下依然顽强地与大自然作斗争。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,使中国的航天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。
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,他们总是在一片资源并不好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;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航天技术,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荒凉的环境里生存。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,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现代文明!而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,坚持不懈,努力学习,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