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瓦尔登湖》读后感(15篇)
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,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,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。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瓦尔登湖》读后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瓦尔登湖》读后感1《瓦尔登湖》读后感:梭罗的作品,通过他自己修建湖边小屋并种地的经历,描述了一种自给自足的把需求降到最低的脱离工业化社会的生活。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,对梭罗内心剖白的文字看得不是很通顺,一直很愧疚。最近看了孔庆东的《千夫所指》,里面有一篇散文《七星聚会》,这位北大权威竟然也认为《瓦尔登湖》颇一般,文字不算精彩,“朴实而啰嗦”。
梭罗讲的就是他倡导的是一种什么生活,虽然这种生活他自己也只过了两年多。其中不乏让人感同身受的美好的描写,比如通过木板的缝隙飘进来的晨雾,躺在床上就能呼吸到的新鲜空气。
莫名觉得梭罗很像中国的嵇康。区别可能就是他积极让别人了解自己,用自己的理想影响世界。而嵇康不屑向世人解释自己的生活,死前留下一句感慨:“《广陵散》于今绝矣。”
因为看《瓦尔登湖》有所感慨,特意翻过《梭罗传》,卢梭其人无时无刻都在践行自己的世界观。在铺设第一条用于发电报的横跨大西洋的电缆时,科学家和工人们经历了数次挫折,几乎破釜沉舟。对于这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,卢梭有些阴阳怪气地评论说:我们需要从欧洲收到什么消息呢?小姐太太们的宴会吗?
传记里面还有 ……此处隐藏10452个字……周围的一切,与周围动物互动,进行心与心的交流,感受不同世界的对自由的渴望。
在这本书中,我们可以领悟“人可以活得很简单,很从容,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”的道理。作者在《瓦尔登湖》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,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,描写了他“以禽兽为邻”,在“豆田”耕作,与“村子”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。最后作者又以“春天”结尾,给我们奏响了新的生活乐章,并且他在“结束语”一篇中,这样说:“不必给我爱,不必给我钱,不必给我名誉,给我真理吧。”看!这是一位超凡脱俗、与世无争的自然主义者,多么令人羡慕。
《瓦尔登湖》代表了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,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。或许在不知不觉间梭罗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。然而,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亲近自然呢?
在纷扰的城市里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,看风景不需要在户外,只要有网络就行,随便一搜索心中所想的就呈现在眼前了。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上学都要早起,放假了自然会睡到很晚才起床,就算是出去玩也不会在意路边的风景。大多数时候我们出去都成了“有目的”的,我们总觉得大自然离我们很近就在窗户外面,但慢慢地我们却与大自然渐行渐远。
在看《瓦尔登湖》时,我在羡慕的同时也很佩服梭罗。他喜爱自然,他一直留在瓦尔登湖做着他喜欢的事。他追寻着自己的内心,与山林为友。要是在以前,如果让我一个人待在那里,就算有再美的风景我也无心欣赏,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,再美好的风景也会变得单调。我更不会想着与动物植物做朋友了。但现在看过此书后,或许我也会像梭罗那样了——把自己的心带到大自然里,体验一回没有任何困扰的生活。
我们是时候回归自然了,让我们带着一颗最纯净的心走进自然,去发现曾经遗失的美好。